睡眠管理職人曾經跟大家分享尿床這件事可能是那些原因造成的,今天要跟大家分享,什麼時候應該介入孩子的尿床問題,而我們又可以有哪些行為上的方法與孩子一同解決這個問題。

上次的文章曾提到
“整夜尿布都是乾的這件事對孩子來說是重要的發展大事,通常原發性遺尿症的發生是因為孩子不能在抑制膀胱收縮時醒過來,這個「技巧」是必須在發展達到一定程度的成熟才能發展出來,因此,尿床的問題不會在5歲前被診斷出來,通常這個問題會一直到孩子7歲以後才被發現且治療。”
這個事實告訴我們尿床發生在5-7歲,通常臨床上,傾向可以先不處理,家長可以先把這個問題先看成是孩子長大的過程中本來就會出現的問題。
然而如果這個尿床的問題有造成孩子心理的壓力,這個行為可能就是我們必須要積極幫助孩子的面向。
有兩個面向可以幫助孩子減少尿床:

A. 促進膀胱健康的行為:

a).建立白天尿尿時間的規律性:

通常孩子應該被鼓勵每2-3小時就上一次廁所,且應該盡量避免憋到尿急的狀況,有些孩子會在玩得太開心時一直忍耐不去上廁所,這樣的行為對膀胱健康的發展其實會有所影響,也會間接影響晚上尿床的行為。

b).增加白天飲用流體食物的量:

多喝水及規律上廁所可以促進孩子的膀胱健康,也可以避免便秘的發生,但要注意攝取的時間點,盡量在白天或下午三點前多喝,傍晚以後則盡量避免流體食物的攝取。

B. 行為治療:

a).尿尿鬧鐘:

國外常見一種尿尿鬧鐘,臨床上也發現他是相當有效的裝置,它的原理是在尿布或內褲裡裝一個感應器,當孩子尿溼褲子時,鬧鐘就會響起來,利用這個方式可以幫助孩子建立一個尿尿的警覺系統,讓孩子在後續可以習得想尿尿的感覺是什麼,並且起床去上廁所。雖然這是目前處理尿床最有效的行為治療方法,不過也需要父母及孩子持續一致的實行才會有效。

b).行為紀錄並主動叫醒孩子:

在台灣尿尿鬧鐘較少見,有個取代的方式是人體尿尿鬧鐘,也就是家長,家長可以每天記錄孩子可能尿床的時間,看看孩子尿床是否有一個模式或特定的時間點,這個時間點到之前可以把孩子輕拍叫醒去上廁所,並口語提醒孩子你現在好像想上廁所了,這個方式也可以將尿尿的感覺和語言做連結,讓孩子更明確的知道這個感覺代表什麼。

c).使用獎勵系統:

這個部分可以區分成兩個部分,一個是孩子無法自己控制的夜晚尿床的問題,另外一個則是孩子自己控制的白天上廁所或喝水的行為。前者指的是父母可以建立一個集點系統,當孩子有成功地一個晚上都沒有尿床,可給孩子一張貼紙,然後說明蒐集幾章貼紙可以換什麼獎勵或陪伴時間等。然而因為晚上尿床的問題通常孩子都會比較沒有辦法控制,因此如果單用這個系統,沒有辦法給孩子一種”我可以控制”或我能夠的感覺。因此在白天讓孩子自己可以獎勵自己的系統也是重要的輔助,例如當孩子有多喝水或規律的尿尿,可給予鼓勵貼紙,這些自我的控制行為的增強也會慢慢的延續到晚上的尿床的控制。
最後要提醒大家,任何的行為改變都需要耐心等候,有時候如果太著急,反而會造成孩子的壓力,進而更惡化這個問題的存在,所以任何的行為改變的方式都需要家長多一些耐心,先讓這個行為的酬賞制度是穩定的再求有效喔~
參考文獻: Mindell, J. A., & Judith, A. O. (2015). A Clinical Guide to Pediatric Sleep (Diagnosis and Management of Sleep Problems). Philadelphia: Wolters Kluwer.
文/圖片編輯後製:
中國醫藥大學兒童醫院 親子諮詢室 林郁秀 臨床心理師
尿尿鬧鐘圖片來源:http://www.drymealarms.co.uk/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