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個大人睡覺多少都會有自己的習慣或偏好,更何況身為睡覺大王的寶寶們,每天需要睡超過十二小時的寶寶們,當然也有自己的睡眠喜好,到底要睡在哪兒,不論是嬰兒床,還是親子共眠呢?

其實也都各有各的好,有時怎麼選也需要信任自己與小孩的關係,每個寶寶或是每個家庭都有不同的選擇,但不管哪一種睡眠方法,『注意安全』是最高指導原則,睡眠管理職人分別整理了“嬰兒床”及“親子共眠”的安全法則給大家參考~1

«嬰兒床安全法則-1»
嬰兒床:
床墊與床框(包含搖籃)之間最好可以貼合,過大的空隙可能會造成床墊滑動,也可能會讓床墊覆蓋住寶寶產生危險,或是讓寶寶直接壓到床底導致不適。

嬰兒床:
床單與床墊也要貼合,或者確保表面是平順無皺摺的狀態,避免過鬆的床單出現纏繞的危險。
(提醒:嬰兒床本身一定要通過相關的安全檢驗喲!)

環境:
嬰兒床上方避免懸吊式玩具,以防玩具掉落,或是玩具被寶寶拉扯下來而影響安全,尤其是在無法照顧的或是長時間睡著的夜晚時間裡。

環境:
嬰兒床避免放置在夜燈、窗簾附近,任何懸掛物都應遠離寶寶睡覺的地方,也應遠離房門,以防寶寶的手不小心被房門夾到。

2

«嬰兒床安全法則-2»
寶寶:
只要溫度合適,寶寶可以穿著合身的包衣、內衣或睡衣睡覺,避免過多或過重的被子產生蓋住寶寶的危險,若需要被子,建議採用可固定於寶寶身上的防踢被,或是可將被子的一端固定在腳邊的欄桿,以避免被子蓋住寶寶的口鼻。

寶寶:
避免用線或繩子把奶嘴綁在寶寶身上,容易讓手或是脖子受傷,衣物上也避免過多的絲帶或是線繩等裝飾物,裝飾物的長度至少要短於寶寶的頸圍。

照顧者:
避免在嬰兒床附近抽煙,這對新生寶寶的健康是有很大影響。研究指出母親抽煙以及二手煙都會增加嬰兒猝死症(Sudden Infant Death Syndrome, SIDS)的風險。

照顧者:若照顧者一方有出現以下狀況,建議暫時交由另一方主要照顧,像是嚴重情緒問題、服用影響神智的藥物,或是身心處於過度疲累的狀態,可能會因此無法做出對寶寶合適的回應。(註1)

註1:如果照顧者無法確定自己的身心狀態,或擔心自己服用的藥物是否會影響照顧寶寶的能力,建議可諮詢精神科、身心科或家醫科等。

3

«親子共眠安全法則-1»
床本身:
別太軟的床,像是水床等,孩子容易窒息,也可能影響脊椎發展,建議盡量選擇平穩且較硬的床。

床本身:
建議在夠大的床上才進行親子共眠的模式,如果床不夠大的時,則建議僅由媽媽來共眠,或是改採嬰兒床放在成人床床邊的替代方式。若父母體重過重或身材較大,也應評估是否影響親子共眠,此時,將一個穩固也穩定的床墊直接地放在地板上(遠離牆壁或有圍欄)可能也是一種安全的替代選擇

環境:
睡覺環境避免放置太多物品,像是:玩偶(特別是有繩子、或過軟的大玩偶)、毯子(特別是毛料過長或是過於柔軟材質)等,也要注意棉被避免覆蓋在超過寶寶胸口,而影響呼吸增高猝死或窒息風險,小建議:可將棉被一端固定且夾緊在床尾的位置,讓被子無法拉超過寶寶胸口。

環境:
親子共眠較容易發生半夜掉下床的危險,建議父母可在床的周圍架上護欄,可減低孩子意外受傷的風險。或者把床靠牆,床與牆之間也要儘量減少空隙,以防寶寶夾到。

4

«親子共眠安全法則-2»
寶寶:
盡量讓一歲以下的新生兒仰睡(supine position),避免趴睡,因為嬰兒很容易在趴睡的過程中發生窒息及嬰兒猝死症的危險,美國小兒科學會(AAP)在1992年建議嬰兒要採非趴睡的睡姿(nonprone position),也在2000年給予減少側睡(side sleeping position)的建議,所以對嬰兒而言,最理想的睡姿為仰睡。

寶寶:
建議可以讓寶寶睡在媽媽與牆(或護欄)中間,因為媽媽與較容易敏感寶寶的狀態,媽媽與寶寶的默契十分良好,通常媽媽都可以很敏感地發現半夜裡寶寶的舉手投足,甚至要醒來之前媽媽都可能感受得到。也不要讓寶寶一個人單獨睡在大人的床上喲!

照顧者:
父母若有以下睡眠障礙或是睡眠異常行為,也因避免與寶寶共床,像是:會製造大聲噪音的睡眠呼吸中止症、手腳肢體會不自主踢動的陣發性肢體抽動症、磨牙、夢遊等,容易不自覺的干擾寶寶睡眠,也增加寶寶危險。(註2)

註2:若照顧者不確定自己是否有,干擾寶寶睡眠的睡眠障礙或是睡眠異常行為時,建議可諮詢專業睡眠中心,安排檢查以進一步確定。

照顧者:
父母本身有抽菸習慣的話,則不應與孩子同床。喝酒、長期服用鎮定類藥物,甚至服用感冒藥物期間,可能會因為警覺性下降而增加寶寶的危險,也不建議與寶寶同床。

除了注意安全外,也要找到大家(媽媽、爸爸、寶寶)都可以得到最好睡眠的方式,照顧寶寶的過程中新手爸媽一定會有睡眠的剝奪,所以要夜夜好眠很不容易,但設法找到大家都可以睡得好的最大可能性很重要,這裡面包含了如何傾聽寶寶發出的訊息,這部分我們日後來再分享囉~


文/ 長庚醫院睡眠中心 吳家碩臨床心理師

參考資料:
American Academy of Pediatrics. The Changing Concept of Sudden Infant Death Syndrome: Diagnostic Coding Shifts, Controversies Regarding the Sleeping Environment, and New Variables to Consider in Reducing Risk. Pediatrics. 2005 Nov;116(5):1245-55.

 

歡迎轉載,請註明出處及該文作者,
若是商業用途請聯繫作者獲得授權。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